路桥举办第二届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校暨大中小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研讨会
9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委会、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北大附中教育集团联合主办,路桥区教育局、路桥区科协、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附中台州飞龙湖学校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暨大中小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研讨会在路桥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未来:构建大中小贯通式创新人才教育新范式”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代表、实验校校长和教师代表420余人齐聚路桥,共同探讨新时代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高规格开幕,领导殷切致辞
25日上午,大会在北大附中台州飞龙湖学校报告厅开幕。开幕式上,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台州市科协、路桥区政府及北大附中教育集团的领导分别致辞。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赵崇海在致辞中指出,青少年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未来,科学教育是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起点。他勉励广大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增强自信、提升素养,让更多青少年在科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台州市科协副主席喻鸿彪在致辞中表示,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台州市科协将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与教育部门紧密协同,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教育“路桥经验”,并勉励与会教育工作者继续锐意进取,为培养更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青少年人才贡献力量。
路桥区副区长汤晶在致辞中指出,路桥作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也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沃土。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科创先行”,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智慧校园建设和高标准科创实验室打造,逐步形成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态。
她希望各实验校勇担使命,深化交流合作,努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教育示范成果。汤晶表示,路桥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在课程体系建设、高端人才引进、教师队伍培育和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提供坚实保障,全力推动更多国家级、省级科学教育实验校与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在路桥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北大附中党委副书记李明指出,贯通式教育不仅仅是学段衔接,更是理念与资源的系统重构。北大附中将发挥课程和科研优势,深化AI+教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创新实践,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大中小学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贡献智慧。
名家云集,思想火花碰撞
杨进(原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提出,未来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面对新情境的能力”。他强调要通过项目化学习(PBL)和跨学科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推动科学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他提醒学校要重视国际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跨学科教育路径。
陈志文(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从教育强国战略出发,呼吁在基础教育阶段夯实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土壤,既要注重因材施教,也要强化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协同,积极应对AI和国际科技竞争的挑战。他指出,只有从小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国家才能保持创新活力。
韩平(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提出科学教育“六大着力点”:兴趣引导、思维训练、质量提升、数字赋能、教师发展和协同育人。他强调,科学教育必须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同时呼吁各地要建立区域协同机制,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李晓璐(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物理竞赛教练)提出“趣启心智—探求真知—思行致远—创拓担当”的贯通培养路径,强调科学教育与人工智能、工程教育的融合。注重趣启心智、探求真知、思行致远、创拓担当。通过跨学科课程、探究式实验和人工智能赋能,实现课程体系、师资培养与资源共享,培养具备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王燕红(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总结了“科学加法”五大策略:优化资源、提升课堂、强化实验、跨学科融合和校际协同。她介绍了航模课程和科技节案例,展示了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的过程。她认为科学教育要兼顾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形成完整成长链条。
李馨(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在报告中指出,要以国家数字教育战略为引领,推动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她提出要用好智慧教育平台,普惠共享优质资源,强化实验与探究实践,创新科学课程与评价方式;同时注重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推动校内外资源整合和区域科学教育中心建设。她强调,科学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路径。
当天下午,分会场研讨聚焦“科学实验校建设”、“数字化赋能科学教育”、“教科研与人才创新发展”,来自多地的校长和一线教师展示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其中来自路桥区北大台州飞龙湖学校的王金海校长以“一体两翼三驱动赋能科学实验校特色建设”为题、路桥区街道实验小学的陈军国以“启迪小学生计算思维的机器人教学实践”为题分别代表路桥区的中小学做了专家报告。
随后,来自航天文昌科普基地的石良副主任以及负责人工智能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毛勇博士分别介绍了航空航天以及IOAI方便的课程建设资源。
聚焦区域主题化实践,成效显著
在科学教育联盟交流分会场,来自椒江、杭州、重庆等地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验区内的校长介绍了跨区域合作、课程共研和城乡教育均衡的探索经验。
在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分会场,专家展示了“AI伙伴计划三阶体系”、“生成式AI赋能习作教学”、“智慧农场与无围墙课堂”等案例,凸显AI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实践。
在科学名家报告厅分会场,专家们就新时代中学科学教育的价值转向与现实挑战、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等分别做了详细分享。
在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攻关计划”分会场,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王世达老师及团队分别就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上海实践、人工智能教育校本实践探索等做了专业的分享。
在“双科三融”教材研讨分会场,与会专家提出教材建设要更加注重实验的可视化和跨学科关联,推动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教材。值得一提的是,据本次研讨会组织负责人朱克超老师介绍,“双科三融”的理念是在北大附中台州飞龙湖学校酝酿成熟,目前被杭州、上海、深圳、安徽及北京专家一致认同的学科实践理念,即将基于开源硬件的科创教育与科学实验教学相结合,从而使抽象的概念能够可视化显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同时将上述开源设备用于劳动等综合实践场景,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通学科实践的真实落地的最后100米!
圆满落幕,共绘未来蓝图
两天的研讨会内容充实、亮点纷呈,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思考,也有接地气的实践案例,更有面向未来的教育展望。
在大会闭幕式上,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黄晓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既有国内外专家的前瞻思考,又有各地实验校的鲜活案例,充分展示了科学教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通过专家分享和深入交流,大家在“大中小学贯通培养、科学教育与数字化深度融合、AI赋能课堂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与区域协同”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形成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经验。黄晓院长强调,未来要进一步推动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联盟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深化高校、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的合作,共同探索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本次活动主要倡导单位,北大附中台州飞龙湖学校童永青书记强调,科学教育实验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试验田”。未来,学校将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深化科学教育与AI、科创教育融合,形成贯通式的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作为承办方,路桥区教育局及路桥区科协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教育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打造更多创新实验室,建设AI赋能的智慧课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创新能力。路桥将坚定走在教育现代化前列,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路桥智慧、台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