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秋探蛇蟠,围垦寻根”—— 青少年沉浸式研学活动圆满落幕
11月14日,三门县蛇蟠岛科普基地精心组织的“秋探蛇蟠,围垦寻根”青少年沉浸式研学活动如期开展,为职工子女搭建了“行走的科普课堂”,让孩子们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科学魅力、传承本土精神,开启了一场兼具知识深度与实践趣味的成长之旅。

活动首站走进蛇蟠岛围垦纪念馆,在县科协组织的科普志愿者带领下,孩子们驻足于一幅幅珍贵史料、一件件历史实物前,认真聆听“围海造田”的壮阔历程。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凭借科学规划、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向海要地,用智慧与汗水改写海岛格局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少年。互动科普环节中,孩子们踊跃提问、积极分享,不仅厘清了围垦工程中的地理、水利常识,更将“科学务实、坚韧不拔”的围垦精神种子悄然种进心间。
随后,研学队伍奔赴野人洞景区,开启地质与民俗科普之旅。洞内鬼斧神工的溶洞地貌,是千万年自然演化的地质奇观,宛如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科普志愿者现场讲解喀斯特地貌形成原理,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地理科学的魅力;石窗文化展示区里,精美的石雕花窗吸引大家驻足,志愿者详细解读石窗在通风、采光中的科学设计,以及背后承载的海岛民俗文化,让孩子们读懂古人“实用与美学兼具”的生活智慧。
研学最后一站落脚清风洞,县科协将“非遗科普”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孩子们准备了螺钿画、漆扇手工材料与工具。科普志愿者耐心讲解非遗工艺中的科学原理与制作步骤,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的匠心与科学内涵。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相继诞生,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专属纪念,更在实践中提升了观察力、创造力与动手能力。
此次研学活动,是三门县科协深化“科普+研学”模式的生动实践。活动以本土资源为依托,将地质科普、历史人文、非遗传承有机融合,让孩子们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既拓宽了科学视野、锤炼
了实践技能,更厚植了热爱家乡、传承奋斗精神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