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留住“乡村逆行者”|台州市科协打造“科技小院”
发布日期:2022-06-30 10:5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科协

6月23日,黄岩宁溪镇岭根村精品柑橘现代示范园里,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生科迎着滚滚热浪,正在仔细检查今年红美人的挂果情况。

今年以来,台州市科协大力举荐田生科的柑橘小院为国家级科技小院,着力提升引才聚智、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共富提供战略人才支撑。

从曾经“两脚泥一身土”到“植物工厂”,科技支农赋能乡村蝶变。当前遍布全市的“科技小院”建设网络,正是一篇篇书写在大地上的“论文”。

“植物工厂”隐藏产业变革密码

4年前,田生科冲着“黄岩蜜橘”这个金字招牌,把试验田放在了黄岩,建了占地近200亩的精品柑橘现代示范园。

走进连体大棚,仿佛来到了一个“植物工厂”,摄像头、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大屏幕、风机等构成了一个果园物联网。

“它们能采集果园的温度、湿度、土壤养分、光照、二氧化碳等信息,并自动对果树实现养护。”田生科说。

1979年出生的田生科是环境修复专家,现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化学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所长。

一直以来,果蔬养分高效利用问题悬而未决,植物组织细胞中的养分元素微区分析,是植物营养学领域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

“过去农民大多依靠经验施肥,看天吃饭,农产品的品质就变得不可控。”田生科选择在这里建果园,目的就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绿色栽培新模式。

健康的柑橘从健康的土壤开始。

田生科利用农用废弃物甘蔗渣,用微生物发酵改良土壤提升肥力,并用营养钵大苗培育,再改进采样技术,结合纳米级离子组分析技术解决养分元素在果树样品中的亚细胞定位难题。

“今后我想构建果树养分原位精准分析技术体系,通过大数据的利用,实现柑橘养分高效利用与智慧灌溉。”田生科说。

费心4年,他已经初步搭建了智慧物联网系统,并已建立了红美人高效栽培体系。公司入选浙江省数字农业首批先行先试单位,并获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为推动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产学研”育出“新农人”

大棚的不远处,由黄岩区宁溪镇政府联合建设的浙江黄岩绿色数字柑橘实验室、柑橘自动分选中心等正在动工建设。

600平方米的黄岩绿色数字柑橘实验室内,购置了激光刻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激光雷达扫描仪、高光谱成像仪、超薄切片机等大型仪器,各类仪器设备累计投资近千万元。

“过去我们都要把植物样本拿回杭州实验室,浪费了大量的往返时间,今后在岭根就能完成‘田里—实验室—田里’的研究闭环,实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应用的无缝对接。”田生科说。

学生也把田间地头当成了课堂。基地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合作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选浙江省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等。目前基地正在创建国家级科技小院,并承担国家及省市区基金项目7项。

“科技小院创建不仅能吸引高校学生来到台州开展研究,农研科技的逐步落地,还将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正回到乡村创业,成为接地气‘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新鲜‘血液’。”台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徐岚说。

科技人才零距离支农

近年来,台州市科协积极申报“科技小院”,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山区,让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农户。

黄岩绿色数字柑橘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的科研实力,探索推进科技助农、数字兴农、产业富农的模式,为黄岩新“三农”建设提供样板。

每年,岭根村村集体光靠大棚租金就有10万元租金收入,50多名留守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工作机会。当地的柑橘种植大户通过和田生科的“切磋”,改良了土壤,提升了橘子的口感。

在仙居,仙居县茶香安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院达成合作。自2021年10月起,李鑫博士带队入驻安岭乡,罗中秀博士根据科研情况定期到访,通过1名常驻博士+1名飞行博士的模式,针对安岭茶叶的种植生产、研发设计、加工制作等方面给予帮扶。

目前,该公司配备茶叶炒制机等设备30台,与安岭乡人民政府联合建设200亩数字化茶园,单日加工茶青1000斤,可满足500亩茶园精深加工需求,增加优质茶叶产量25吨,带动周边四联、石舍、永源三村2500余村民人均年增收约2000元。

在三门,依托三门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建设三门青蟹科技小院。该科技小院是将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青蟹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探寻科技支农、打通青蟹产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新路子。

据了解,目前台州市科协已与浙江大学、台州学院等多所高校开展合作,探索科技小院、院地共建等多样化的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打造了黄岩数字柑橘实验室、仙居茶香安岭茶叶、路桥百花园林、温岭吉园果蔬等科技支农样板,进一步打破乡村产业发展瓶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