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人才
朱崇敏:数智赋能,迎稻香
发布日期:2021-11-09 11: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科协

稻子熟了。

10月28日清晨,临海市千植林农场总经理朱崇敏开始调试新机器。

这条日产60吨精米加工流水线,可以清杂质、抛光,还能根据颗粒大小进行精细化筛选,严格把控大米的品质。

“科技与创新是现代农业多种粮、种好粮的关键因素。”这是他在多年水稻种植生产中得出的经验。

多年来,他在选种育苗、高山水田抛秧、轻型栽培技术、农药减量节本增产、无人机飞防等领域做了大量尝试。

机械化带动种粮效益

风送来稻香,今年是个高产年,但是朱崇敏又喜又忧。

2014年起,为了加强粮食生产,朱崇敏依靠政府惠农政策,承包了数千亩土地,成立了临海市千植林农场。

近年来,他承包的种粮区域从白水洋镇,扩大到河头、邵家渡、东塍、括苍等多个乡镇,超过3000多亩,是临海市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

随着农场经营面积扩大,面临场地建设、人工工资、种子、肥料、农药等各项开支压力,高效节本生产更多优质稻米,成为头等大事。

他觉得,购置先进机械,提高生产效率,是一笔最“立竿见影”的办法。

近年来,他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新建厂房4600平方米,拥有烘干机11台,插秧机5台,久保田收割机3台,植保无人机2台,高压植保机5台,日产60吨精米加工流水线1条,服务周边5000多亩稻田。

“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能提升产业层次、改善生产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经济效益。”朱崇敏说。

这两年,农场陆续被评为“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临海市示范性家庭农场、白水洋镇农业龙头企业等。

高效种植品尝丰收硕果


2020年,朱崇敏实施了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基质叠盘出苗示范基地。

80平方米的叠盘育秧专用房内,拥有水稻叠盘专用秧盘10000张,控温控湿设备2套,打捆设备1套。

“有了这个温室,出苗率从原先的70%提升至90%以上,大大提高生产水平。”朱崇敏说。

他希望通过这项技术的推广,带动周边的村民共同致富。他开展基质叠盘出苗技术示范推广300亩、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培训2期,带动农户320多户。

同时,他还利用单季稻收获后的“空窗期”,尝试元胡—水稻水旱轮作高效种植。

通过多年生产实践,他总结出了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免耕栽培技术,减轻了元胡连作障碍,确保经粮双丰收。

水旱轮作还带来了额外的“惊喜”。朱崇敏告诉记者:“这种耕种方式不仅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减少田间病菌数量,还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达到肥药双控的目的。”

2019年第一次试种,元胡种植面积300亩以上,产值达260万元以上。在临海市千植林农场示范带动下,前徐村及周边村落开始接受这种新型的种植方式,让村民尝到了丰收的成果。


绿色防控增产增收

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出路,如何减少农药使用,让绿色稻米无公害,朱崇敏绞尽脑汁。

多年来,他在水稻种植中采取灌水杀蛹、田埂留草、性诱剂诱杀、科学用药等绿色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田间病虫害防治次数与农药使用量。

“通过这些方式,早稻病虫害防治由原来3至5次,现下降为2至3次,特别是选用长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增产增收明显。”朱崇敏说。

每年光是除虫工资、农药等各项开支,可节省资金数十万元。去年,该项目获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项目资金鼓励。

在朱崇敏的带领下,农场还准备在种子浸种消毒和发病预防进行深度探讨与试验,实现水稻的增收增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