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
|
|||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方案,为有效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检视问题的教育要求,本人先后调查走访了27个基层党支部(含2家企业支部),结合前期参与机关党工委组织的党建工作巡察情况,现就前基层党支部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下一步的对策简述如下: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性教育匮乏,党的知识模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党的思路是什么?”“党的建设基本要求是什么?”这些党的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受访的31名党员只有2人能回答60%以上的内容,仅占0.06%,有的年轻党员竟不知道“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党政教育内容已经并不适合现代社会应用,这也就造成基层党建课程教育质量大打折扣,民主生活也趋于形式化落实,造成基层党员思想观念与实际情况相互脱节,党员在民众间直接缺少说服力与针对性。处于各种原因相互交错,严重影响党员参加党课积极性。 (二)党支部活动匮乏,针对性不强 客观上由于党员工作生活不集中,平时业务工作繁忙,加之场地条件受限,就导致了基层党支部活动匮乏,党课、生活会开展不足,党务资料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有部分支部的党务活动台账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各类记录牛头不对马嘴现象严重。根据调查了解到,有的单位党组织所召开的活动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领导讲话或者是开会等模式落实,这也就造成党组织活动无法与日常生活之间紧密关联,对党员基本诉求与思想意愿过于忽视,基本上都强制性参与党组织活动,无法有效调动党员参与党组织积极性,甚至还会造成党员产生抵触心理,党组织生活与党课效果也就无法实现。 (三)党支部凝聚力不够,堡垒作用难以发挥 主要表现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力,流于形式,大部分“三会一课”是学文件和传达指示要求,上级组织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意见的少,党务公开不够,使党员对党的事务有更多了解和参与的少,充分发挥广大党员主观能动性的少。再者,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有“老好人”现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认真,没有红脸出汗,没有一针见血,空套话多,交心谈心活动成了工作经验交流,有的甚至以会议代替交心谈心,没有交心互动加深感情。 基层党建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基层党建存在问题的原因 1.基层党组织工作弱化 一是有些单位领导对基层党建工作不重视,组织党员活动存在应付现象,更有以工会活动代替支部活动的交差行为,存在重业务发展、轻基层党建的倾向,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 “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做业务工作,对基层党建的工作只是应付和被动落实,思想上认为花时间做基层党建工作不如去钻研业务,匹配的激励和考核要求不健全。 2.党员先锋意识淡化 一是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部分党员放松自我要求。二是有的党员党性淡薄,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意识,有的党员缺乏工作热情,工作上不求进取,得过且过,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党员的形象,影响了党建工作正常开展。 3.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工作虚化 一是基层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与要求松懈,日常工作与支部会议不能兼顾与结合,往往把日常工作好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政治表现和综合素质不实施考核评价。二是教育形式过分单一,不能与时俱进的开展学习教育,不能有效形成学习的氛围,难以得到基层党员的认可。 4.工作上缺乏协作和担当意识 由于整天忙于业务和日常工作,往往容易忽视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在工作上,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导致班子之间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领导管理能力下降,大局意识弱化。对于工作担当意识不强,过多的考虑个人利益,不愿意承担责任和义务,缺乏创新意识,不敢面对矛盾,解决问题能力弱。 (二)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 1.创新党员教育学习阵地建设 党员教育学习传统模式就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统一组织、统一学习,这种模式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党员的学习教育形式比较单一,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基层党组织要适时把握机会,创新和完善党员教育学习阵地的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互动的模式。“线下”设置固定场所,党员可以集中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线上”构建一个平台,创新基层党建活动的承载方式,党员可以随时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加强党员学习的时效性,增强党性修养和业务素质。 2.规范党员教育管理行为 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要用制度规范党员的行为。有些基层组织对于党员教育学习重视度不够,认为学与不学一样,解决基层衰减问题,学习制度化尤为重要。一是规范学习的内容,确保党员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和及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二是规范学习的时间和频次,确保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党员是第一身份”;三是形成内部学习交流的氛围,在党的学习上形成“比学赶超”,树立重视学习的风气,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氛围。 3.丰富党员教育形式 随着发展党员的年龄层次越来越突出,各个年龄层次的党员对党的理解和对党员身份的认识是有差异的。要对不同层次的党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教育。一是理论学习,让党员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标准,时刻寻找存在的差异;二是树立标杆,让榜样的力量影响个人,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三是以案例带动学习,避免纯粹理论学习的枯燥;四是注重事件和重要节日的教育,让党员了解历史和每个重要事件的意义,确保党员的先进性。 4.日常工作与党建工作互融 二次工作考核是作为党员不可回避的问题。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是相互推动和促进的。作为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党务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这是基层党建工作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方式,要确保党建工作领导作用,促进工作和核心意识作用,不能基层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 5.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 一是将合格党员标准作为部门党员是否优秀的考评依据,定期从多个维度进行“我身边的优秀党员”评比。二是领导带头,积极参与到基层党建工作中去,以自身模范作用来影响身边的人和事。三是将参与党内工作作为评价是否是优秀党员的标准,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党内工作,确保党内工作成为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椒江区科协 何彬绮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