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黄岩区为例
科普教育基地是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推进科普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多年来,黄岩区的科普基地充分发挥科普作用和教育功能,利用各自的优势积极面向公众进行科普教育,推动了科普社会化,对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城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黄岩区科普教育基地现状
目前,黄岩区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已初具规模,主要涉及科技、农业、文化等领域。其中台州秀岭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柑橘博物馆(黄岩名人馆)等两家基地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大众里程家园科普教育基地等5家基地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绿沃川农业科普基地、布袋山科普旅游基地等12家基地为区级科普教育基地。这些科普基地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宣传作用,积极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1、利用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如台州秀岭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协助省林业厅组织开展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活动,展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标本;与台州学院及黄岩区林业、教育、科协等部门开展“参与绿野寻踪,保护野生动物”、“科学探寻,构建和谐”等为主题的大学生假期实践活动,进行动物放生、标本识别、野外观鸟、知识讲座等集观赏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科普实践活动。黄岩柑橘博物馆(黄岩名人馆)积极配合市、区科协开展“科技(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
2、充分发挥基地的科普宣传教育作用。位于茅畲乡大里村的区农业科普实践基地,面积15亩,建有180米的科普长廊,将科普元素融合到整个基地中。该基地作为黄岩区青少年农业科普实践基地,成为黄岩区小学生科普夏令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位于茅畲乡上横村的大众里程家园科普教育基地,面积300多亩,该基地集果蔬博览、动物观赏、文化艺术、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种植各类名优水果和药材,开设青少年农业体验园区,专为黄岩区幼儿园、中小学生及各企业员工提供科普活动场所。位于院桥镇梅山村和沙埠镇横溪村的富景鲜花科普教育基地,面积200多亩,种有百合花、蝴蝶兰、郁金香等鲜花。可经常性接待中小学生参观,并作为大中专院校鲜花种植和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3、科普基地的社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黄岩区科普教育基地的逐步发展,尤其是利用社会力量办科普基地,弥补了国有科普场馆的不足,丰富了科普工作形式和内容,满足了公众特别是未成年群体的多元化科普需求,为进一步改善科普工作条件,提高科普成效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与政府建设和维护等量的科普设施阵地相比,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黄岩区科普教育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岩区兴办科普教育基地的实践表明,社会力量在参与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常态化和群众化,提高科普工作成效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要看到,要进一步发挥科普基地的作用,进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黄岩区的各级科普教育基地,除了中国柑橘博物馆(黄岩名人馆)外,其余的都属于民办性质,除社会效益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经济效益。因而科普工作只是作为各基地单位兼职或者非主业的工作。一些基地管理者对科普工作的性质、作用缺乏了解,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因而对科普工作缺少足够的重视,造成基地的科普工作在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活动规划、宣传教育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地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
2、科普活动经费投入不足。一方面,有关部门在落实国家关于科普教育基地的优惠政策规定上还不到位,科普基地建设在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上都缺乏有效措施。另一方面,许多私营企业由于经费投入较少,造成基地的科普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科普器材得不到及时维护和更新;现有的科普设施、器材无法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无法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
3、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科普基地的科普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而且业务水平与公众的科普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适应新形势对科普基地增加科普服务的需求。
三、推进县级科协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科普教育基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加强科普基地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推动“社会办科普——科普社会化”格局的进一步形成。由于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着大量本应由政府完成的科普公益职能,政府有义务也有责任为科普基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出台基地财政专项补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就县级科协而言,科普经费大都已经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但对科普基地的财政预算还未列入科普专项经费。由于县级科协的科普经费十分有限,对各类科普基地的经费补助也较少。建议县(市、区)政府划出专项经费,对科普工作能力强、特色明显、积极性高、服务效果好的科普教育基地,每年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以推进科普教育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
2、加大基地场馆设施建设力度。科普场馆是确保基地科普活动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目前,大多数县(市、区)科普基地的场馆建设相对薄弱,极大地限制了科普基地社会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需进一步加大基地场馆设施建设力度。以黄岩区为例,如台州秀岭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是目前台州唯一一家集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野生动物救护、展览表演观赏、动植物标本制作保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股份制野生动植物企业,一直致力于各项生态保护、科普宣传等公益事业,有各类野生动物标本近2万件。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本华南虎、金钱豹、熊猴、丹顶鹤、朱鹮、金雕、白鹳等近30种100多件;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标本棕熊、豺、小熊猫、大灵猫、红腹锦鸡、鸳鸯等近50种900多件。标本品种多,类别全。但由于展厅不足,很多标本只能堆积在一起,难以展示各类标本的具体特征。如把所有品种的标本都展示出来,所需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议由当地政府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并争取省、市级科协经费支持,建立黄岩区野生动物标本陈列馆,把每一标本陈列在展示台上,丰富、完善和规范标本说明标签,或给每种标本都设置二维码。聘请、配备标本专业养护和解说员,充分提升生态环保教育和科普宣传实效。陈列馆建成后,将成为黄岩区中小学生和台州市中小学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
3、探索基地科普旅游有效途径。充分整合基地科普资源,积极探索基地科普旅游的方式方法和有效途径。如组织部分小学生赴台州秀岭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和中国柑橘博物馆等地开展“科普亲子一日游”活动,在让大家放松心境、联络感情的同时,积极向他们推介科普旅游基地,鼓励他们回去后自行组织科普旅游活动。要把科普教育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接受生动形象的科普教育,既宣传科普基地,又提高旅游的品位档次,努力打造集科普、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